ORIGO森維提供一則 EICC電子產業行為準則認證相關新聞。未來台灣電子代工業,要面對品牌商進行衝突礦石的實質調查,已是必然趨勢,就如同肉品輸出一般,未來的電子業供應商或代工廠,要求的不僅是品質良率優秀,也同時需要具備可信憑證,建立自家產品的「生產履歷」,讓下游的品牌商在調查揭露時,能夠確保沒有問題。

從美國去年8月通過衝突礦石的揭露法案,以台灣科技代工業對全球電子產業鏈的重要性來看,勢必會受到該法案的影響,將受到美國品牌商,例如蘋果電腦、英特爾、惠普、高通電腦等要求。

在這些品牌商開始調查礦石來源國後,對過去沒有徹底了解採購礦產來源的台灣,是一個新的風險。

既然已經是一項必須正視的企業風險,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該議題,首先第一個動作應該先辨認風險,確認美國對衝突礦石的揭露,對於自家企業是否真的存在風險威脅,假使真的有所影響,接下來就針對該風險進行評估,了解會對公司產生多大的衝擊或威脅,第三步提出因應策略。

其實將風險管理概念與美國這起揭露法案的要求步驟比較,可以發現其實相差不遠。

美國揭露法案內容指出,在美國的公開發行公司必須依循「三步驟」,首先得先確定公司在包含委外加工的產品製作過程當中,有沒有使用到衝突礦石所規範。

如果有的話,必須執行礦產來源國的調查,確定這些礦產是否來自剛果以及周邊國家,如果無法證明不是來自於衝突礦石地區,則必須進行第三步的盡職調查(Due Diligence),出示衝突礦石調查報告。

除了法令必須遵循外,也必須隨時留意法規新動態,畢竟目前法案剛通過不久,內容只是大方向概念,並沒有說明細節要如何做,等於沒有一定的標準,目前實質上進行調查的電子業,幾乎都是採用EICC(電子產業公民聯盟)的規範標準,依循EICC所規劃,包含了勞工、健康安全、環境保護、管理系統與商業道德等五大準則。過去案例常只是品牌商來函要求代工廠商填寫問卷,象徵性的填完,表示沒有使用衝突礦石後直接回函,看似有揭露,但調查嚴謹程度卻不足。

因此,企業應全面檢視產品的用料清單,確認有哪些產品必須追查,建置內控流程。

從成本概念來看,最好是可以就企業內部原來的系統與資料庫進行整建,盡量可以取得成本與執行效益平衡。

衝突礦石是台灣企業界的新挑戰,也是好機會,電子代工廠可趁此對採購系統與流程管理,作一次全面性的強化,進行供應鏈的再造,提高公司內部的經營能力,可說是一箭雙鵰。

 

想了解更多訊息,請前往森維認證
http://www.origo-certification.tw/

 

arrow
arrow

    ORIGO森維認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